紅色記憶
35e0ff72-abd0-4213-a235-5ea71ac12679.jpg)
西華抗日部隊:十八勇士血染馬路口
1938年夏,徐州、開封淪陷。國民黨不顧人民死活,在鄭州花園口炸開黃河大堤以阻日軍。黃河水一瀉千里,形成黃泛區(qū)。 ...[詳細]
2021-09-07b7216302-a3c1-40d3-b6e8-a04c6cb17e70.jpg)
張福林:川藏線上的筑路英雄
他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解放軍戰(zhàn)士,沒有太多悲壯殺敵的英雄事跡,也沒有位高權重的職務,在部隊僅是一個班長。 ...[詳細]
2021-09-07f6b4b9a6-654a-48c0-8215-6d6f01501b62.jpg)
沈東平:熱血灑豫東 英名耀中原
沈東平(1905-1938),原名張秉乾,河南省舞陽縣人,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;曾任中共許昌中心縣委書記,中共河南省委委員、豫東特委書記,西華人民抗日自衛(wèi)軍參謀長(實為政委)。 ...[詳細]
2021-09-077641bc56-860a-4168-948b-a0159ce06e8e.jpg)
劉尚文 :碧血丹心報黨恩
晚年,他把一生經(jīng)歷寫成回憶錄《戎馬生涯》,字里行間訴說的是黨的恩情,撲面而來的是精神和力量。記者經(jīng)人推薦讀到這本30多萬字的書時,被其中感人的故事震撼,并進行了深度挖掘采訪。 ...[詳細]
2021-09-07787266a7-e6ac-4dec-8802-d02480dd8aae.jpg)
張俊峰:舍身抗日 淬火成鋼
他在人生寶貴的30年里,始終戰(zhàn)斗在太康縣的廣袤平原,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用青春書寫了無悔的革命人生。 ...[詳細]
2021-09-072eb577a2-8355-4d07-908d-48c708cdf6bf.jpg)
尚文安: 老百姓心中的“焦裕祿”
一樣的年代,一樣的職務;一樣的臨危受命,一樣的嘔心瀝血;一樣的克己奉公,一樣的愛民如子;一樣的積勞成疾,一樣的出師未捷身先死…… ...[詳細]
2021-09-071a40e8ee-6451-4df3-baf9-95518b989ab7.jpg)
張笑南:身經(jīng)百戰(zhàn)建奇功
提起張笑南這個名字,或許現(xiàn)在很多周口人并不熟悉,但在鹿邑縣和鄲城縣老一輩人心中,這個名字卻始終很親切,一直給予他們無限的力量和溫暖。 ...[詳細]
2021-09-07魏鳳樓:傳奇將軍鐵心跟黨走
河南省西華縣曾是一塊紅色革命根據(jù)地,位于黃泛區(qū)腹地。抗戰(zhàn)時期,這里還是中共豫東特委所在地、新四軍游擊支隊誕生地,為豫東抗戰(zhàn)中心,當時被稱為“小延安”。 ...[詳細]
2021-09-07李子純:捐軀赴國難 為民謀幸福
初夏的天氣早已驕陽似火,西華縣烈士陵園內(nèi)卻是一片靜謐幽涼。烈士陵園內(nèi)高大的棕櫚樹和郁蔥的萬年青互相掩映,微風吹拂,竹林沙沙作響。 ...[詳細]
2021-09-07王桂芝:“劉胡蘭式”的女英雄
太康縣是革命老區(qū),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,無數(shù)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,為共和國的建立貢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。 ...[詳細]
2021-09-07薛樸若締造“紅色堡壘”
1937年抗日戰(zhàn)爭全面爆發(fā),當時的淮陽縣所處的周口一帶成為抗日前線,戰(zhàn)略地位十分重要。1937年夏秋之交,薛樸若受黨的委托放棄在縣城的穩(wěn)定工作回到了老家——淮陽縣安嶺鎮(zhèn)薛孟莊村。 ...[詳細]
2021-09-07陳光瑞:鍘刀下永生
2021年3月22日,周口日報《周口紅色記憶》采訪組,隨同年過八旬的鄲城縣文化館原館長閆春茂,到陶店村英雄就義處采訪,追思那一段悲壯往事。 ...[詳細]
2021-05-20